文|張博瑀 王一玥
圖|潘斯寒
2021年12月20日晚,“2003网站太阳集团新生入學教育特色活動·推開法律之門系列活動——刑法的良知”順利開展。活動由中國政法大學錢端升講席教授、博導、“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劉豔紅老師主講,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副教授羅英老師主持。為配合疫情防控,會議設置2003网站太阳集团521主會場和其餘三處分會場。


劉老師以“刑法的良知”為主題,從刑事司法實務現狀分析、刑法的良知是什麼、刑法良知的判斷标準、恪守良知的路徑等四個方面展開講解。

活動伊始,劉老師從“男子偷割韭菜獲利8元判刑半年”“博士偷菜案”到“醉酒挪車案”等衆多讓“吃瓜群衆”操碎了心的案件切入,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啟發同學們對刑事司法實務現狀展開思考,并提出“是否存在刑法良知”這一發人深省的問題。她指出,“定罪處罰須有法可依”,并從輕罪入刑、輕罪司法化等角度比較中西方法律文化、法治資源、程序法等的不同,由淺入深,娓娓道來,引發同學們的強烈反響和積極思考。

第二部分中,劉老師探讨了何謂刑法的良知。她通過對王陽明心學中的“良知”以及“良知之樂”的解釋為引,逐步提出刑法之本體即良知的觀點,并将刑法良知落腳于刑事法官的良知。最後,她引用盧梭的一句名言,傳授給同學們一根“定海神針”——“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内心裡。”引導同學們通過良知來判斷案件的裁判,形成自己的思考。

緊接着上一部分的探讨,劉老師将問題更加具體化,分析刑法良知的判斷标準——“一般人”标準。劉老師通過羅馬萬民法和我國經典案件“許霆案”的分析,清晰明了地說明了“一般人”标準的運用與重要性。

第四部分中,劉老師從尊重人之常情、尊重人性弱點、尊重家庭倫理三個方面講述了恪守良知的路徑。在講解中,劉老師強調在司法中要恪守良知,不應違背人之常情,應仔細體會每一個案件背後的良知,尊重正視人性的弱點,堅守正義,朝着良善的方向司法,實現“祥刑”,而非“惡刑”。關于如何在司法中堅持良知,劉老師寄語同學們,在司法過程中應遵守“入罪合法,出罪合理,客觀入罪,主觀出罪”的原則,随後,劉老師為同學們講解技藝與良知的關系,叮囑同學們“不要讓技藝掩蓋你的良知,要讓良知通過技藝而展示。”


進入自由提問環節之後,線上和線下的同學們都積極參與,踴躍提問,劉老師運用學理與生活中的事例為同學們一一講解。

最後,劉老師向同學們贈閱自己的新著《法律人的謀生與謀道》,并勉勵同學們好好學習,努力成長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人才。林澤敏同學作為學生代表,向劉老師表達深深的謝意,并分享自己參與本次活動的感悟。

通過劉老師的生動講授,同學們不僅對刑法良知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對刑法專業學習和職業倫理有了“初體驗”。同時,同學們也領悟到法律的真谛與内涵。這為新生同學開啟刑法學習乃至整個法學專業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助力每一位學子更好地推開法律之門,努力成長為心系家國、于法有光的法治棟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