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由我院主辦的《全球化背景下法治中國的建設與目标》講座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216如期舉行。本次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助理馮玉軍教授主講,我院院長助理高中副教授主持。趙迅教授、雲麓宮馬湧奇道長作為嘉賓參與了本次講座。
首先,主持人對主講人及本次講座主題作了簡短的介紹。
随後,馮教授根據本次講座的主題對中西法律文化與法治模式進行了比較。馮教授認為,中西傳統法律文化在認識路徑與治理方法上存在差異,主要體現在法律體系、法律價值、法律目标、法律認識論、法律手段、法律規範這幾個方面,并對英、德、法、美、中五國的法治模式進行了比較。他指出,法治即“法律的統治和治理”,是一種國家治理模式。英國的法治模式是“法的統治”模式,是标準法治模式。德國的法治模式确立了“形式法治國”觀念,法等同于法律(國家制定法),“法治”等同于“依法行政”。法國的法治模式核心是“合法律性”原則,法律是公共意志的體現。美國的法治模式是憲政分權法治模式。而中國的法治模式是社會主義法治。
接下來,馮教授介紹了法治中國的曆史進程與發展主線,分析了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性與必要性和法治中國的三個曆史階段,并總結了三十五年的法治建設的标志性成就。講座中,馮教授引用了大量的數據和案例,并在對其的分析與總結中讓參加本次講座的師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治進步的點點滴滴。
最後,馮教授對實現法治中國的主要途徑和目标願景談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良好的建議。他認為存在着一種公平正義、民主自由、隆權重法、社會和諧的普世價值,并對法治寄予了民主參與、開放試錯、多元統一、協調發展的美好願景。
在觀衆提問環節,大家都踴躍發言,主要針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所展露出來的改革方面向馮教授進行了請教,馮教授都一一進行了認真的解答。本次講座氣氛和諧而熱烈。在馮教授對我國法治建設的宏遠願景下,本次專題講座圓滿結束。(顔雅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