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科學研究 >> 學術刊物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科學研究 >> 學術刊物 >> 正文

學刊 |《湖湘法學評論》2024年第4期出版

時間:2024-12-10 浏覽量:

1F3DA


目次

【實證·數量法學】

社會危機下16~19歲進城務工青年考察:壓力、越軌行為與主流社會認同

鐘 華 肖 卿 陳榮毅 肖景嘉

民事責任的強化會影響獨立董事辭職事件的市場反應嗎

徐文鳴 張心怡 王 喆

透視中國“版權蟑螂”——基于涉視覺中國兩家公司 3965 份判決書的分析

陳杭平 胡家涵

【湖湘法學名家】

探索金融法教學與研究的中國進路——劉定華教授金融法治思想述要

劉 輝

【學術專論】

案例庫建設背景下指導性案例評估機制構建

劉樹德 毛 琳

我國刑事賠償制度的救濟漏洞及其填補

張悠悠

證券虛假陳述案件中會計師過失審計的侵權責任

劉琬喬

調解在行政糾紛解決中的興起及其中國式解讀

劉子婧

比較法視域下我國認罪認罰案件證明标準的實踐檢視及再審視

林 靜 王瑞坤

【學術動态】

實證法學研究與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的構建——第十屆數量法學論壇暨國際學術研讨會綜述

黃舒琪

【書評】

一種理論調和:作為雙重屬性實體的國際組織——評《國際法上國際組織的概念》

張文瑤

【域外法學】

比較法視野下的必要共同訴訟問題

[希臘]迪米特裡斯 • 提克卡斯(著)宋史超(譯)

摘要

【實證·數量法學】

1.社會危機下16~19歲進城務工青年考察:壓力、越軌行為與主流社會認同

作者:鐘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肖卿,卡内基梅隆大學人機交互系;陳榮毅,中南大學人文學院;肖景嘉,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社會學系

[ 摘 要 ] 通過對 13 名湖南長沙的 16 ~ 19 歲青年進行質性訪談,反思默頓、艾格紐、霍爾等學者關于壓力與邊緣青年越軌行為之間關系的諸多論述,即社會危機可能增加邊緣青年的壓力,進而促使其反抗主流社會并實施越軌行為。同時,區分了疫情作為社會危機給這些青年邊緣人群帶來的壓力類型以及他們對于這些壓力的感知與反應,并發現壓力的增加并不必然地導緻越軌行為的增多。在疫情期間,這些青年在社會意識形态和社會再生産維度上都成為主流社會的積極維護者,為穩定的社會秩序貢獻自己的力量。

[ 關鍵詞 ]青年研究;越軌;壓力理論;質性訪談;亞文化

2.民事責任的強化會影響獨立董事辭職事件的市場反應嗎

作者:徐文鳴、張心怡,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院;王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

[ 摘 要 ]基于 2018 年至 2023 年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辭職事件,量化分析民事責任變化對該類行為及市場反應的影響。首先,對上市公司公告的梳理顯示,康美案一審判決作出後,獨立董事辭職的絕對數量增長較為顯著,但相對比例仍然維持低位,“辭職潮”效應并不明顯。其次,以事件研究法測量市場反應,結果顯示,公告日事件窗口内存在顯著為負的超額收益率,說明獨立董事辭職行為向市場傳遞了有關其任職上市公司有價值的新信息。最後,雙差分回歸分析将康美案一審判決作為實在法層面提升獨立董事民事責任的外部沖擊,并将獨立董事因任期屆滿被動離職作為控制組、主動辭職作為處理組,發現在該判決公開後,處理組上市公司股票出現了顯著更大的負超額收益。上述實證研究說明,獨立董事辭職行為會引起顯著為負的市場反應,而增強獨立董事面臨的民事責任會加劇辭職行為所引起的負面反應。

[ 關鍵詞 ] 獨立董事;民事責任;超額收益;事件研究法;康美案一審判決

3.透視中國“版權蟑螂”——基于涉視覺中國兩家公司 3965 份判決書的分析

作者:陳杭平、胡家涵,清華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版權蟑螂以訴訟為中心構建商業模式,通過訴訟實現“創收”(獲得損害賠償金)或者“攬客”(将被告轉為簽約客戶)。基于對涉視覺中國兩家公司的3965 份判決書樣本的分析,可以發現其隻選擇商事主體作為被告,集中向廣東、天津、北京三省市法院提起訴訟;程式化的訴訟工具包括出具圖片公司授權書、有水印的圖片,加蓋可信時間戳,指向著作權侵權法定賠償方法;提出的訴請金額可獲得 20%左右的支持率,單張圖片平均可獲得 2000 元左右的賠償金。從法經濟學視角透析版權蟑螂,其提起訴訟并不促進版權市場的發展,而是具有負外部性,且加劇了法院案多人少矛盾。對于版權蟑螂提起的訴訟,應當從訴訟收費、法定賠償标準、事實解明度(舉證充分性)等方面加以規制。

[ 關鍵詞 ] 版權蟑螂;訴訟創收;訴訟攬客;法定賠償;案多人少

【湖湘法學名家】

4.探索金融法教學與研究的中國進路——劉定華教授金融法治思想述要

作者:劉輝,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作為我國著名的金融法學家和金融法教育家,劉定華教授在金融法各領域進行了系統的鑽研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豐富的金融法治思想。他在學界首次對金融關系作出“四分”,即金融宏觀調控關系、金融監督管理關系、金融業務經營關系、金融機構内部關系,并相應地概括了我國金融法調整的四種法律關系。他較早提出了金融監管模式應與金融經營模式相适應的基本原理,并為我國混業經營趨勢下的金融監管模式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劉定華教授對票據行為的無因性原理進行了解構,對我國票據的部分承兌、票據保證人責任完善、票據無權代理的法律責任、票據僞造的法律責任分擔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并對《票據法》第 18 條的修改提出了明确的建議。他還針對證券虛假陳述的民事法律責任追究,尤其是對行政處罰前置程序的去留、證券民事責任制度的基本原則、證券私人訴權等問題提出了建議。此外,他對我國民間金融的治理創新以及統一信托監管體制等問題進行了大膽的學術探索

[ 關鍵詞 ] 劉定華;金融法;法治思想;金融監管

【學術專論】

5.案例庫建設背景下指導性案例評估機制構建

作者:劉樹德,湘潭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毛琳,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

[ 摘 要 ] 2024 年人民法院案例庫正式上線,為統一法律适用、強化訴源治理、助力學術研究提供了權威精準指引,其中指導性案例在案例庫建設與運用過程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指導性案例發布十年以來,隻有遴選入口而沒有退出出口、修正路徑,導緻部分不再具有援引參照價值或者存在缺陷、不适應司法實踐需求的指導性案例仍滞留在指導性案例群之中,引發法官“不願援引”“不敢适用”的現實亂象。同時,退出和修正渠道的缺失使指導性案例的遴選變得愈加審慎、嚴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指導性案例的數量和質量,又進一步加劇了指導性案例的“鮮見參照”現象。指導性案例功能的虛化、弱化極大地抑制了其生命力,隻有通過建立科學化、系統化、階層化的指導性案例評估機制,定期疏通指導性案例退出和修正通道,方能從根源上改善指導性案例質量,逐步推動指導性案例制度乃至人民法院案例庫良性運轉。

[ 關鍵詞 ] 指導性案例;評估機制;法律适用監測反饋;法律統一适用;案例庫建設

6.我國刑事賠償制度的救濟漏洞及其填補

作者:張悠悠,中南财經政法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我國刑事賠償制度采取違法歸責原則、無罪羁押賠償原則,導緻了合法刑事拘留不予賠償、輕罪重判超期羁押不予賠償、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等未羁押措施不予賠償等救濟漏洞的出現,從而使得合法權益被侵害的受害人無法得到救濟。根據危險責任理論,國家進行刑事追訴活動導緻刑事冤案發生,無論是否違法,均應對受害人進行救濟。與特别犧牲理論相比,危險責任理論的适用雖然會模糊刑事賠償和刑事補償的界限,導緻合法行為造成的損害也被納入刑事賠償範圍中,但其與我國現行《國家賠償法》第 2 條的規定相符,可作為我國刑事賠償的理論基礎。為填補救濟漏洞,無須制定單獨的《刑事補償法》,而應修改《國家賠償法》,建立一體化的刑事賠償制度,采用“外在統合,内在細分”的雙層架構:在外部不應區分賠償和補償,而應先對受害人進行救濟;在受害人取得救濟後,刑事司法機關内部再區分賠償與補償,對違法行使公權力的刑事司法機關工作人員進行追償。

[ 關鍵詞 ]刑事賠償;刑事補償;危險責任;無罪羁押賠償原則

7.證券虛假陳述案件中會計師過失審計的侵權責任

作者:劉琬喬,内蒙古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 在證券虛假陳述案件中,會計師過失審計時承擔侵權責任的法理基礎應從“看門人”功能失效轉向對投資者合理信賴落空的責任。會計師的重大過失判斷以審計準則為主要依據,其與發行人承擔連帶責任并非基于共同侵權責任、幫助人責任或者無意思聯絡數人侵權責任,而是“所有人均對損害承擔全部責任,承擔連帶責任是符合完全賠償原則與禁止不當得利原則的必然選擇”這一法理的運用。會計師的一般過失判斷标準應嚴于審計準則,以勤勉盡職為主要價值判斷依據,其承擔的損害賠償範圍是“未進行謹慎業務活動而導緻真正機會喪失”的等值。比例連帶責任是為規範《民法典》第 1171 條競合因果關系案型的特殊情形而産生,不應适用于會計師一般過失時與發行人的共同責任形态。會計師對真正機會喪失的責任類似于安保義務人一般過失時對危險源控制失敗後的機會喪失責任,且補充責任蘊含的法律政策選擇、制度功能有益于會計師行業的發展,實現會計師與投資者的利益平衡。

[ 關鍵詞 ]證券虛假陳述;會計師;過失審計;侵權責任

8.調解在行政糾紛解決中的興起及其中國式解讀

作者:劉子婧,浙江大學光華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 近年來,将調解适用于行政糾紛解決的立法和實踐趨勢逐漸增強。與西方因解決“訴訟爆炸”而興起的 ADR 運動不同,我國調解制度是一種承載多元社會治理目标的靈活治理工具,呈現從民間到官方,從民事糾紛解決領域到行政糾紛解決領域漸次擴張的演變脈絡。有别于大陸法系傳統的“公法—私法”二分思維範式和新公共管理浪潮下“合作國家”的理念,行政糾紛調解的興起折射出我國“國家—社會”二元合一的獨特社會治理理念。但是,行政糾紛調解并非沒有界限,可以通過“概括+肯定列舉+否定列舉”的方式為其劃定邊界,将調解嚴格限定在法律容許的範圍内,避免濫用調解導緻對法定職責的規避和對公民合法訴權的剝奪。

[ 關鍵詞 ] 調解;行政糾紛解決;實質性化解争議;社會治理

9.比較法視域下我國認罪認罰案件證明标準的實踐檢視及再審視

作者:林靜,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瑞坤,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

[ 摘 要 ] “排除合理懷疑”是在競争性訴訟關系語境下發展出的風險分配的機制。“排除合理懷疑”之“合理”,實質上指向了事實認定者對事實形成确信的謹慎标準。在認罪認罰案件中,訴訟語境随被告人的認罪認罰發生變化,證明對象也從對要件事實的證明轉為對要件事實與認罪認罰自願性的審查。在以追求實質真實為底色的刑事訴訟理念下,我國認罪認罰案件的證明标準并未降低,仍然需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标準。但由于證明對象的轉移及謹慎标準的語境依賴,認罪認罰案件的證明難度在事實上有所降低。

[ 關鍵詞 ] 認罪認罰;證明标準;排除合理懷疑;合作性司法

【學術動态】

10.實證法學研究與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的構建——第十屆數量法學論壇暨國際學術研讨會綜述

作者:黃舒琪,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 2003网站太阳集团主辦的第十屆數量法學論壇暨國際學術研讨會于 2024 年 6月在長沙舉行,來自國内外 20 餘所高校、研究機構的 60 餘名與會學者圍繞“實證法學研究與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的構建”這一主題進行了研讨。與會專家從法學實證研究的理論與實踐進展、數字時代的挑戰與應對等角度,圍繞公共政策與司法制度的實證效能、法官裁判行為實證檢視和數字法治的方法革新與實踐探索等重大基礎理論和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對話,立足中國法治實踐,融通國外優秀研究經驗,形成了一系列自主性、原創性知識及理論。面對數字時代新的挑戰和機遇,與會專家一緻認為法學實證研究的應對之策在于不斷更新知識體系與研究方法,加強跨學科、跨國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構建具有自主性、原創性、科學性、标識性、包容性的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

[ 關鍵詞 ] 法學實證研究;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司法制度;裁判行為;數字法治

【書評】

11.一種理論調和:作為雙重屬性實體的國際組織——評《國際法上國際組織的概念》

作者:張文瑤,浙江大學光華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 加斯巴裡的《國際法上國際組織的概念》的理論旨趣不單純在于嘗試轉變國際法學界對國際組織概念非此即彼解讀之局面,而在于從法律屬性視角構建一個關于國際組織的法律概念。該書主線遵循傳統分析實證主義研究路徑,考察4種不同的國際組織概念的曆史淵源,并讨論其得失,借助國際法實踐中的經驗總結,提出了将國際組織定義為雙重法律屬性實體的理論。雙重屬性理論依賴于絕對合法性視角,實質是對功能主義和行憲主義國際組織概念的揚棄,将國際法層面的國際組織和内部規則層面的國際組織調和為一個整體性概念:國際組織制定的源于國際法的法律制度同時具有國際性與内部性。在雙重法律屬性視角下,國際組織責任、條約法以及國際組織所制定法律效力等重要問題能得到全面的解釋。雖然尚未在該概念下建立應用于司法實踐的完整框架,但加斯巴裡發展的雙重屬性理論仍為國際法上國際組織概念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智識資源。

[ 關鍵詞 ] 國際組織;功能主義;行憲主義;雙重法律屬性;法律體系

【域外法學】

12.比較法視野下的必要共同訴訟問題

作者:[希臘]迪米特裡斯·提克卡斯,希臘雅典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

譯者:宋史超,東南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 共同訴訟制度可以追溯到羅馬法,并在歐洲各法系中廣泛存在。在法國、德國和希臘,必要共同訴訟都沒有立法定義。必要共同訴訟常常與多數人之債關聯。必要共同訴訟根植于實體法,即使是所謂基于訴訟法原因的必要共同訴訟也不例外。必要共同訴訟的程序構造涉及當事人的地位、未出席者的代理、訴訟行為的效果,需要着重考慮共同訴訟人的實體處分權是共同的還是獨立的。需要對必要共同訴訟人的上訴問題進行特别探讨,這包括僅部分必要共同訴訟人上訴與部分必要共同訴訟人放棄上訴如何處理、上訴期間的計算、未上訴的共同訴訟人如何參加二審程序等問題。

[ 關鍵詞 ]必要共同訴訟;當事人;訴訟行為;上訴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