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8日下午,長沙市嶽麓區人民法院楊立輝法官在《法律職業倫理》課程負責人郭哲老師的邀請下來到綜合樓109教室,為同學們開講“法官職業倫理”實務分享課。

楊法官結合工作中親身經曆的案例,對法官職業倫理的實踐發表看法。她首先指出,不同職業都有差異化的職業倫理,關于法官職業倫理,郭哲老師之前已經從理論内涵層面作了介紹,她着重從實務層面談談經曆與體會。楊法官介紹道,自己目前在法院從事信訪工作,能夠親身接觸到一些不服案件裁判的當事人。她向同學們分享了兩例因鑒定費用引發的糾擾,指出由于法官缺乏與當事人的有效溝通,審判效果不甚理想。在另一起案子中,法官由于未在與雙方當事人交談時使用法言法語,讓被告産生法官偏袒原告的印象。楊法官表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官應設身處地為當事人着想,用簡單清晰的語言向當事人釋明義務和風險後果。她的心得是每件事情都要預先考慮好最壞的情形,即使可能性隻有千分之一,也要積極做好準備,紮實做好每一步工作,避免發生最壞的結果。

在影響法官裁判的因素方面,楊法官以一起離婚案件為例,指出由于對法律職業的風險存在不同認識等因素,法官的性别會對案件審理産生一定影響。

談及法官職業責任時,她分享了自己在七夕獲贈鮮花以及辦理案件的經曆,表示法官的思維是底線意識、證據和平衡,在家事審判中要避免“硬碰硬”,盡最大可能防止發生惡性事件,力争做到從實質上化解當事人間的糾紛。法官在現實中面對的是源源不斷的案件和龐雜的案卷材料,即便如此,也要保持理性和慎重,讓當事人感到溫暖,因為“法官辦理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在師生互動環節,針對有同學提問“如何克服理論學習和法律實務工作的差異”,楊法官表示,法律實踐是以理論為基礎的,審理知識産權糾紛等疑難複雜案件尤其需要深厚的理論功底,她鼓勵同學們在校園期間紮實學好理論知識。當然,複雜的現實因素使得實務工作與學術理論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在審理案件時即使法律适用正确,但如果因判決發生嚴重的暴力事件,也不是令人滿意的裁判。法官的思維方式首先是利益的平衡和當事人矛盾的實質化解,要充分考慮裁判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還有同學發問,學習刑法專業的法官辦理民事案件是否合理,楊法官解釋道,法院存在輪崗制度,專業方向與工作領域的差異并不會造成顯著影響,因為各法律部門的知識是相通的,廣泛接觸各類案件助益法官的成長。此外,法學并非一勞永逸的學問,法條的更新促使法官不斷學習。楊法官在回答“如何在面對人性的陰暗面後調節心态”時表示,自己的哲學學習經曆讓她意識到,世界具有多樣性,沒有黑暗和醜陋,世界的光明也就無法體現。作為法官,與黑暗作鬥争,也依然要相信光明,做問心無愧的法律人。同學們積極提問,現場氣氛熱烈活躍。

郭哲老師在總結課堂内容時表示,楊法官是一位有溫度、有擔當的法官,是同學們學習的好榜樣。希望同學們能夠結合法官的回答,對法官職業進行實證考察,将自己的疑問變成真正的研究課題,通過踏實的努力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
本次“法官進課堂”是“雙師同堂”授課方式的又一次生動實踐。“雙師同堂”是課程負責人郭哲老師積極探索的全新授課形式,通過邀請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等法律職業人士走進課堂,與青年學子面對面交流法律職業倫理的内涵與實踐,有效提升授課效果,真正讓學生産生共鳴,獲得同學們的一緻好評。《法律職業倫理》課程2019年入選2003网站太阳集团品牌課程,2021年入選2003网站太阳集团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曹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