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24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術文化節系列活動之潇湘槐市讀書會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305教室順利舉行,讀書會選取啟蒙思想家盧梭的經典《社會契約論》作為研讀對象。《法理學》授課老師蔣海松副教授受邀參與點評與指導,法學1904、1905班全體同學參加。
讀書會在愉快的氛圍中開始,蔣海松老師在前言時提到,讀書是高尚之事,在臨近期末的關頭,同學們能夠抽出時間,參與品讀和讨論,是非常可貴的。蔣海松老師通過介紹不同時期學者對盧梭的評價,向同學們點出了盧梭思想的多面性、矛盾性和深刻性,鼓勵同學們深入思考。
讀書會開始,兩個班級分别派出代表,就前一階段的讀書形成的認識和困惑作出展示,通過對論證思路的梳理,論證過程的分析,核心學術概念的辨析與讨論,不同觀點的比較,同學們對于盧梭理論架構的認識也不斷加深。

1904班的劉磊同學,以獨特的角度闡釋了自己對盧梭及《社會契約論》的看法,他提出人生而是自由與不自由的結合體、人生而平等,他們有的,我們都有、會秩序需要建立在契約之上等觀點,并就觀點中的相關問題和同學們進行了讨論。

1904班的曹雨欣同學認為社會公約所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就是:個人如何在建立公約以後仍不失去其原有的自由。除此之外,作為社會中的主權者和公民,要以公衆的意志出發,不違背整體的利益。在建立契約後的社會中,擁有了合法性的财産權,知道了理性做事、道德約束、法律之上等觀念。

1904班的王新月為共同的利益使共同體的存在成為可能,它是基礎的,我認為其中一個共同利益就是安全與幸福。若主權可以轉讓,個人就會采取不當方式獲得主權為自己謀私利,而損害集體利益,此時的公意實際成了私意主權是不可分割的,沒有宣戰的主權,财産的主權。第三四章首先提出了公意的含義:即考慮共同利益。衆意:考慮個人的利益,是個人意志的總和。

針對奴隸制的不合法性,1904班的朗白姆同學展開論述,她同時提出不平等的交易既是無效。戰争是國王為滿足個人私欲發動。同時以君主為主的利益集合體是沒有公共利益的且不存在政治實體。

1905班張智冰同學着重以一到三章的主要内容和邏輯聯系為切入點,闡述盧梭社會契約論的理論基礎和其現實合理性問題。在讨論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系時,着重講了人在天性上是否平等的問題。在探讨人的平等問題後,又論述了強者主宰被統治者的正當性問題。

1905班譚如貝同學通過論證奴隸制中君主的權力來源來證明奴隸制的不合理和不合法性,随後提出強力應在社會契約中轉化為權力才能保證穩定。其中人的生命權、人身自由等基本權利是否應該讓渡于整體或讓渡的界限在哪,以及多數人暴政的等問題都應該予以思考。

圍繞社會契約論模式下人民主權的合理性進行讨論,1905班陳佳樂同學從自然狀态向社會狀态轉變的必要性論述人民主權在盧梭的社會契約的理論中的起源,而後針對盧梭所述主權者和立法者間存在偏差的問題展開,對其理論中主權者與“公意無謬誤”的立法者以及高明的人民“教育者”作一定比較與思考。

以陳佳樂同學的理論架構為基礎,1905班的張盈欣同學提出:關于公意是否會犯錯誤展開讨論:即便公意永遠是正确的,但是公衆的決定是很有可能犯錯誤的。那麼如何去實現盧梭口中所說的偉大的制度——每個公民隻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一個需要探讨的問題。
在探讨到一些諸如“公意與衆意”“當權者與人民”“戰争與權力”等問題時,同學們紛紛發表了不同的觀點,引起了與會同學熱烈讨論。蔣海松老師也從學界普遍看法和邏輯構成的方面給予回應,在回答中,老師不斷诘問,以問題引導學生,針對同學們的設想和假定,老師指出其邏輯自洽性的問題同時提出自己看法,整個過程,理論同事例結合,讨論與引導并重,真正做到了以閱讀、分析經典促進同學們思維認知的不斷深化。

讀書會的最後,蔣海松老師充分肯定了同學們在前期讀書的收獲和針對讀書會做的大量準備,他以自己在西南政法大學攻讀博士期間閱讀法律篇的經曆啟發同學們“閱讀名著非長久之功不能成”,越是經典的名著,越要咀嚼其中字句,琢磨其中精要。通過本次讀書會,同學們對盧梭的思想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也在交流分享中碰撞出思想交流的火花。
《社會契約論》精讀會,有意放慢閱讀節奏,以閱讀分享和導師點評的方式,針對經典巨著進行深度閱讀,确實在初窺法學門徑之時,為同學們學術思想的沉澱,學習方法的提高提供了助益,下期讀書會将在下學習繼續研讀《社會契約論》,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