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生事務 >> 班團活動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生事務 >> 班團活動 >> 正文

2020級法學三班和四班:《一個人的張燈結彩》聯合讀書會順利開展

時間:2021-01-06 浏覽量:

“各色底層人物的艱辛生活在老警察的盡職盡責中一一展現,理想的持守在心靈的寂寞中散發着人性的溫情。”

——2007年度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的授獎詞



為了提高同學們的思辨能力和社會閱曆,2003网站太阳集团法學2003班、法學2004班全體同學于2021年1月4日晚在南校區綜合教學樓舉行了第一次聯合讀書會。法學2003班學習委員李子韓、法學2004班學習委員楊仁共同擔任主持人。毛靖雯和盧檢花、陳慧婷和蔣婕、俞嘉莉和鄒倩懿、張麗媛和劉潇潇、劉宇芩和楊仁總共十名同學組成了五個分享小組。

本次聯合讀書會主題篇目是田耳先生的中篇小說——《一個人張燈結彩》。用作者的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部關于孤獨的小說。”外界有人評論道:“很難說這本書具體寫了哪一個人、哪幾個人,不如說,這本書寫了我們的社會中的一個角落,那裡發生的事情正在任何一個角落重複上演。”

主持人楊仁同學簡要介紹了《一個人張燈結彩》的作者簡介和外界評價後,聯合讀書會正式開始。

第一組:毛靖雯和盧檢花



1. 毛靖雯——張燈結彩即認可,感謝經曆即倔強

文題中,“張燈結彩”本是一個常見的熱鬧場面,是一場團聚的狂歡,包含着小于在内的衆多人對家、對愛、對團聚最樸素的想法;而“一個人張燈結彩”就成了落空的期待和無果的等待。不隻是小于或書中人物,我們在經營一段關系時,也常常渴望回應和結果,但卻也總是不可避免地經曆從期盼到失望到孤獨無助的過程,而“一個人張燈結彩”則是對這段關系的結局最後的堅守和倔強。

生活還要繼續,生活也需要儀式感,儀式感就是将原本沒有意義的事情賦予意義。啞女小于在沒有遇到她的“鋼渣”時,大年夜會張燈結彩嗎?但這一年,她這樣做了,于是黑暗寒冷的日子裡閃起了光。不必一切奢求結果,張出的燈、結出的彩就是我們對“他”曾來過的認可,即便隻留下了痕迹,那也是今生今世的證據,從此往後一個人也能張燈結彩——感謝經曆。


2.盧檢花——無窮無盡孤獨是常态,一個人張燈結彩是愛

本次聯合讀書會總體來說很不錯,因為教室沒有多媒體PPT的投影,所以略有一點瑕疵,但這并不影響大家讀書分享的心情。

起初看到這本書《一個人張燈結彩》,我以為會是一本心靈雞湯,直到我真正接觸到它時,我才知道它是以一個刑偵小說的形式描寫了普通底層人的孤獨。小人物的生活也是熱鬧的,柴米油鹽是生活的底色,隻剩一個人時,也要張燈結彩。被叫做老膠鞋的老黃,啞巴女小于,想幹大事、做炸彈的鋼渣,在這個巧合的案件中碰撞在了一起,交織在一張生活的網裡。在看到鋼渣和皮絆隻是因為搶劫出租車來錢快且多就去搶于心亮的車,又因為不小心被于心亮看到胎記将其殺害時,我不由得想起之前看過的電影《無名之輩》。裡面兩個搶劫犯不也是如此嗎,作為底層人的不易,他們内心有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讓他們進入監獄的不是法律,而是他們的無知。最後書中提到一句話——“把事情推诿給時間,其實非常油滑,話沒說死,等于什麼也沒有說。因為,時間是無限的。時間還将無限下去。”時間還将無限下去,那麼孤獨呢?非黑即白的日子裡,孤獨是常态,一個人張燈結彩是愛。愛自己,不一定要愛這個生活。隻剩一個人時,也要張燈結彩。


第二組:陳慧婷和蔣婕



3. 陳慧婷——願孤獨以常态相伴,願生活以溫柔相待

小說像生活的真實寫照,一字一句都那樣樸實無華,讓我們在感傷命運不公時,對故事情節又充滿期待。小說情節描述的更多的是一個人的人生,沒有描述兩個人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老黃一個人做着綠膠鞋的工作,小于一個人開着理發店,愛上了住在對面出租屋的渣剛,渣剛一門心思制造炸彈,發一筆橫财,于心亮一個人在外面開出租車養家糊口。

小說情節中,我最喜歡于心亮這個人物,性格憨厚,承擔一家人的生活重擔,最後卻因為疲于奔命,被鋼渣這樣社會的毒瘤給殺害。

生活像小說描述的那樣,很難很難;于心亮為了多賺錢,最後被殺害;鋼渣為了一夜暴富,最後落入法網;小于為了鋼渣,一個人張燈結彩。

生活不能像想象中那樣生活,人生很長,會面臨悲歡離合,生活很苦,會面對油鹽醬醋;願每一個人的生活都不像小說情節那樣壓抑悲傷,都被生活溫柔以待,一直向前,一個人也可以張燈結彩。



4.蔣婕——在孤獨中堅守,在矛盾中前行

小說的精彩之處在于矛盾,在矛盾處體現主旨,《一個人的張燈結彩中華》的矛盾在于人物人性亦正亦邪的複雜性。

無論是繼續堅守正義的老黃,還是坦然面對懲處的鋼渣,抑或是負重前行的小于,田耳先生都将他們人性複雜的一面呈現出來,既看到了每個人本性中的良善、命途中的坎坷、理想中的奮鬥,又看到了他們孤獨中的堅守、苦難中的扶持以及矛盾中的前行。

這篇看似偵探小說的作品,交織着正與邪的鬥争和纏絞,小說中人物自身的合理性與分裂性的矛盾共存,從而挖掘掙紮于社會邊緣灰色地帶中人性亦正亦邪的複雜性。鋼渣作為一個社會底層的混混,是傳統的邪的代表,但文章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卻是他在生存困境中人性的苦守:深知自己背負的命案,卻仗義的承擔了所有罪責。,他對小于愛的真誠,面對将死的結局,鋼渣平靜異常,他在意的隻有對小于的承諾。這樣一個兇手,真的很難勾起讀者心中的憤恨不平,相反我們對他心懷同情與惋惜。由是觀之,田耳對鋼渣這一形象是帶有多重價值評判的,也正因價值評判上的多種可能,顯示出即便性本善良但遭逢困境的底層人民存在着矛盾性的一面。


第三組:俞嘉莉和鄒倩懿



5.俞嘉莉——擁抱孤獨,大徹大悟

人類悲歡并不相通,看别人的孤獨,我們可能很難身臨其境地去了解,都隻是霧裡看花,認定即使是小于在等待愛人鋼渣過程中的孤獨,也有着說不完道不盡的詩情畫意。但是,其中滋味,隻有自己品嘗之後才略知一二。所以說,沒有人喜歡孤獨,他們隻是害怕失望,就像書中的小于在鋼渣離開之後,自我封閉,她也隻是害怕愛人的離開之後孤獨又席卷而來。我們總是害怕孤獨,不願意去面對,但是其實從我們的整個人生來看,孤獨存在在每一個重要的人生階段。學會接受孤獨,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孤獨常常使我們陷入沉思、冥想的狀态,使我們獲得新的思想、感悟,一旦孤獨過去,我們可能就會成熟、深沉一些。人人都可能孤獨,但是,并非人人都會在孤獨中有所啟發。有的人在孤獨中萎靡消沉,而有的人卻在孤獨中大徹大悟。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但是即使是群島也不是完全的一體。人作為個體來到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故事,書中的人物亦是如此。也祝願大家在非黑即白的日子裡,孤獨是常态,一個人張燈結彩是愛,愛自己,不一定要愛這個生活。隻剩一個人時,也要張燈結彩。


6. 鄒倩懿——不甘生活的重壓,不甘命運的安排

故事圍繞一件刑偵案件展開,叙事既靈巧又綿實,既出人意料又步步為營。發展到最後,鋼渣入獄、副局長意外死亡,故事戛然而止,留給人一種怅然若失之感。

或許大多數人都和故事中的人一樣,不甘心一個人的沉淪與靜谧,不甘生活的重壓,不甘悲苦命運的安排,嘗試去擺脫孤獨的境地。小于和鋼渣,他們同樣的孤寂,剛好一拍即合。但現實卻是,我們很難找到懂自己的靈魂夥伴,來撫慰自己孤獨的内心。在很多人看來孤獨意味着無人陪伴、無人傾訴的失落感。有些長期處于孤獨的人會越來越封閉,與身邊的人也越來越疏遠,甚至變得孤僻、郁郁寡歡。也許在這些人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他們可能會選擇向身邊的人靠近,嘗試融入大衆的世界,但是到頭來,往往并不如意。

作者田耳說:“我喜歡鄉村,喜歡那些張着耳朵聽故事的人,喜歡身邊最真實樸素的故事,肆意地去看、去接近,不是故意。”故事中的每個人有着不一樣的身份,不一樣的特點,他們是千千萬萬社會底層人物的縮影。


第四組:張麗媛和劉潇潇



7. 張麗媛——一個人張燈結彩,對孤獨無聲反抗

本書講述了底層人民普通且艱難的生活。啞女,無業遊民,出租車司機,老警察……這些本無交集的人物因一間小小的理發店聯系起來,交織成一張命運之網。每個人的世界,張燈結彩,卻隻身一人。每個角色像是這個世界的每個你我,向來心是坎坷人,奈何人是劇本人。

生活很苦,需要面對油鹽醬醋;人生很長,會經曆悲歡離合。餘秀華曾說:“要好好地生活,一個人就夠了。”其實,孤獨是一種常态,一種存在,一個人向前,一個人張燈結彩,便是對孤獨的無聲反抗,接受它帶給我們的思考,積澱和成長,不迷失方向,不辜負方向。習慣這種狀态,就是迎接孤獨最好的姿态。願每個人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

“人們總是不相信身邊的任疼,隻相信自己一無所知的遠方。”——田耳

故事中的啞女小于和鋼渣的愛情像是一朵從泥沼中盛開的潔白花朵。一個是生理上有缺陷的殘疾人,一個是不被社會接納的邊緣人,同樣惡劣的環境使它們産生了共鳴,他們能夠理解和同情彼此的處境。在如今的現實中相互取暖,故事的最後是小于的無望守候。

李朝全曾說:“尋求靠經張燈結彩是超越孤獨的渴望。像麥田守望者看護着青年人尋求靠近的沖動的老黃,三個年輕人——小于,于心亮和鋼渣都試圖擺脫孤獨尋求彼此慰藉,這種努力都将導緻災難性的後果。”人人都害怕孤獨更怕失望,然而孤獨是一種常态,一種存在,與生俱來的,如蛆附骨。在孤獨邊緣瀕臨崩潰的人們都有各自的隐晦和皎潔,一個人張燈結彩便是對孤獨的無聲反抗。

8. 劉潇潇——願悲傷遠離,願溫柔相待

小說的結尾是小于一個人在理發店裡張燈結彩的等候,小說可以說是生活的影射,一字一句都是那樣的樸實無華,但又是那樣直白的剖開我們鮮血淋漓的内心。

作者說過這是一本描寫孤獨的小說,書中并沒有細述兩個人的點點滴滴,更多的是在描寫一個人的生活。老黃一個人做着綠膠鞋的工作,小于一個人開着理發店愛上了對面出租屋的剛渣,剛渣一門心思制造炸彈發一筆橫财,于心亮一個人在外面開出租車養家糊口。

這本小說有時候很像你我某一段時間的生活,很難很難:于心亮早出晚歸最後被殺,剛渣為了一夜暴富落入法網,小于為了愛情一個人張燈結彩繼續着無望的等候。

這個故事裡寫了很多人性的惡,但也道出了人性的善。畢竟這世間事并不都是非黑即白,連民法的分類的界限都是模糊的,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好人也不一定會有好報,這都是難免的。可世界可以是模糊不清的,但我們不可以,我們要有自己的堅持,要有自己的原則,就像小說的結尾: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最後願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可以遠離壓抑悲傷,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一直向前,一個人也可以快樂的張燈結彩。


第五組:劉宇芩和楊仁



9. 劉宇芩——學會與孤獨和平共處,學會一個人張燈結彩

《一個人張燈結彩》這本書刻畫了許多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身有缺陷而渴望愛的啞女小于,聰明謹慎卻愛面子的鋼渣,冷靜睿智身手不凡的老警員老黃等等,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濃濃的煙火氣,讓讀者眼前瞬間有了畫面感。這篇文章中最能引起我共鳴的地方,就是孤獨。雖說人的悲喜并不相通,但孤獨卻又是每個人都甩不掉、掙不開的,它如影随形,文中的小于、鋼渣、老黃如此,書桌前的讀者亦是如此,或許人的孤獨是相通的。

文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時間是無限的。時間還将繼續無限下去。”人的一生太長,沒有人能永遠陪着我們走下去,所有走入我們生命中的人都不可避免的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過客,隻能陪我們走過一段或長或短的時光,我們最終還是需要學會與孤獨和平相處,學會一個人享受生命中的光彩與灰暗,學會一個人張燈結彩。


10. 楊仁——熱鬧時張燈結彩,孤獨時一人面對

《一個人的張燈結彩》,這是一個充滿張力的題目。看到它,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熱鬧的時候張燈結彩,但卻隻有一個人,孤獨的一個人,沒有親朋好友的祝福,沒有周圍旁人的注目。書中有時如此貼近生活的小人物讓我記憶猶新。生活的光鮮亮麗下也有着黑暗的一角。

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啞女小于,卡倫·霍妮,精神分析學說中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曾經說過:“基本焦慮是難以忍受的,人需要通過保護手段來抵抗基本焦慮。有四種主要的方式,借助這些方式,人企圖保護自己以對抗基本焦慮。這四種方式是:愛、順從、權利和退縮。”

主人公小于,她的自我保護機制,主要就是愛和順從。無論任何時候,熱鬧還是孤獨,她需要男人,需要家庭,哪怕這個男人是龌龊的,家庭是不幸福的,但她必須要擁有,才能緩解她那種“從内心中不斷增長的、到處蔓延滲透的孤獨感。”

本書的後記由作者田耳完成,他在裡面介紹了自己的生平經曆,其中有一段話引人注目:“我甯願把這些和自己對應起來,先天有那麼多不足,但不想當自己是廢物,那就不如以一株樗樹自比。我和身邊的一切總有千絲萬縷的隔膜,可能是因為我沒有被安置到合理的地方,就像樗樹不能混入松樹或者桦樹林。樗樹就應該生長在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孤孤單單的一株,無所依傍。”

其實,世上到處都有人張燈結彩,為了紀念,為了緬懷,為了生存。——各人有各人的隐晦與皎潔。我們每個人點着的那盞燈,又是為了等待什麼吧?有時不為熱鬧,或許就為了孤獨。



讀書分享環節結束後,主持人李子韓對本次聯合讀書會進行總結,一方面對分享小組的同學們表現給予了贊賞,另一方面又指出了此次朗誦會的不足之處,如分享内容應當包括透過小說探尋到背後隐喻的法律思想,對于小說的評價還可以做出學術性的延申。

以下是主持人李子韓同學的結語:

“小說的結尾是小于一個人在理發店裡張燈結彩的等候,小說可以說是生活的影射,一字一句都是那樣的樸實無華,但又是那樣直白的剖開我們鮮血淋漓的内心。

作者說過這是一本描寫孤獨的小說,書中并沒有細述兩個人的點點滴滴,更多的是在描寫一個人的生活。老黃一個人做着綠膠鞋的工作,小于一個人開着理發店愛上了對面出租屋的剛渣,剛渣一門心思制造炸彈發一筆橫财,于心亮一個人在外面開出租車養家糊口。

這本小說有時候很像你我某一段時間的生活,很難很難:于心亮早出晚歸最後被殺,剛渣為了一夜暴富落入法網,小于為了愛情一個人張燈結彩繼續着無望的等候。

這個故事裡寫了很多人性的惡,但也道出了人性的善。畢竟這世間事并不都是非黑即白,連民法的分類的界限都是模糊的,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好人也不一定會有好報,這都是難免的。可世界可以是模糊不清的,但我們不可以,我們要有自己的堅持,要有自己的原則,就像小說的結尾: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最後願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可以遠離壓抑悲傷,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一直向前,一個人也可以快樂的張燈結彩。

聯合讀書會在大家熱烈的讨論聲中結束了。大家紛紛表示,此次聯合讀書會既增進了兩個班的感情,又讓同學們在對小說的解讀中得到法學思想的熏陶,以及對人性溫情的思考。期待今後系列聯合讀書會更加順利開展!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