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支部風采 > 正文
民商事法黨支部前往郴州開展傳承紅色革命精神主題黨日活動
編輯: 日期: 2022-12-01 閱讀量:

10月29-30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工民商事法黨支部一行14人,在支部書記張紅的帶領下,前往“半條被子”發生地——郴州汝城沙洲村參觀學習,接受偉大的紅色革命精神洗禮。



10月29日早上,支部成員從2003网站太阳集团出發,到達位于郴州的汝城沙洲村,前往徐解秀的祖宅中。徐解秀的後代朱中雄對黨支部成員進行了接待,并且帶領成員重溫了“半條被子”的故事。“半條被子”的故事發生在1934年,1934年11月上旬,突破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後,中央紅軍在汝城縣境内進行了長征以來首次較長時間的休整。紅軍紀律嚴明,戰士們睡在屋檐下、空地裡,不僅沒有動村民的東西,還幫助村民打掃衛生、挑水等。晚上,3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家中。她們看到徐解秀的床上隻有一塊爛棉絮和一件破蓑衣,就打開她們的被包,拿出被子,和徐解秀母子擠在一張床上睡。3天後,她們臨走時要将被子留給徐解秀。雖然徐解秀堅持不需要紅軍的被子,在臨走的時候,紅軍将被子一分為二,把被子的一半留給了徐解秀。在《經濟日報》對徐解秀的采訪中,徐解秀回憶到,在紅軍隊伍離開之際,因為自己不放心,想再送一程,就讓丈夫送她們翻山,誰知她們這一走,就沒了音訊,徐解秀說:“雖然那時為了紅軍留下的半條被子吃了點兒苦,不過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什麼是共産黨?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1984年11月14日,《經濟日報》“來自長征路上的報告”發表羅開富的相關報道後,引起了鄧穎超等領導同志的重視。在鄧穎超的親自主持下,一個尋找3位女紅軍的行動在全國展開,遺憾的是英雄已無覓處,但是“半條被子”的事迹卻廣為流傳。



通過此次黨史學習教育,大家從紅色基因中感受了黨的初心使命,對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什麼是共産黨員?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的精神有了深刻的領會,紛紛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将牢記曆史和使命,不忘初心,把“半條被子”精神融入本職崗位中,落實到維護群衆切身利益的實際行動中。

10月30日,支部成員還來到延壽瑤族鄉官亨村參觀了一張“紅軍借據”發現地舊址。據悉,該借據現收藏于汝城縣檔案館。這張紅軍借據來自于88年前,在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紅軍分多個隊伍進入汝城多個鄉鎮,村裡人胡四德和紅軍戰士有過短暫接觸,得知紅軍缺糧,便和族人商議,籌集了一些物資,送到紅軍司務長葉祖令處。在紅軍臨走時,因為紅軍當時籌款困難,葉祖令交給了胡四德這張借據。時間到了1997年5月17日,胡家後人胡運海将借據上報給了政府,政府按照當時的價格,胡運海兌現了1.5萬元,胡運海将其中1萬元捐獻給村學校。民商事法黨支部成員聽完這個故事後展開熱烈讨論,大家表示這張借據的故事充分體會了我黨我軍的“契約精神“,完全可以把紅軍借據及其償還的經過作為課程思政素材。



随後,支部黨員還來到了開國上将李濤的故居、延壽阻擊戰發生地等參觀,了解和學習了紅軍長征到湖南汝城的戰鬥曆程及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支部成員表示,通過參觀學習紅色革命的曆史,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懈奮鬥。

(文/闵尚玄)


民商事法黨支部前往郴州開展傳承紅色革命精神主題黨日活動
作者: 發布時間: 2022-12-01 浏覽量:

10月29-30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工民商事法黨支部一行14人,在支部書記張紅的帶領下,前往“半條被子”發生地——郴州汝城沙洲村參觀學習,接受偉大的紅色革命精神洗禮。



10月29日早上,支部成員從2003网站太阳集团出發,到達位于郴州的汝城沙洲村,前往徐解秀的祖宅中。徐解秀的後代朱中雄對黨支部成員進行了接待,并且帶領成員重溫了“半條被子”的故事。“半條被子”的故事發生在1934年,1934年11月上旬,突破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後,中央紅軍在汝城縣境内進行了長征以來首次較長時間的休整。紅軍紀律嚴明,戰士們睡在屋檐下、空地裡,不僅沒有動村民的東西,還幫助村民打掃衛生、挑水等。晚上,3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家中。她們看到徐解秀的床上隻有一塊爛棉絮和一件破蓑衣,就打開她們的被包,拿出被子,和徐解秀母子擠在一張床上睡。3天後,她們臨走時要将被子留給徐解秀。雖然徐解秀堅持不需要紅軍的被子,在臨走的時候,紅軍将被子一分為二,把被子的一半留給了徐解秀。在《經濟日報》對徐解秀的采訪中,徐解秀回憶到,在紅軍隊伍離開之際,因為自己不放心,想再送一程,就讓丈夫送她們翻山,誰知她們這一走,就沒了音訊,徐解秀說:“雖然那時為了紅軍留下的半條被子吃了點兒苦,不過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什麼是共産黨?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1984年11月14日,《經濟日報》“來自長征路上的報告”發表羅開富的相關報道後,引起了鄧穎超等領導同志的重視。在鄧穎超的親自主持下,一個尋找3位女紅軍的行動在全國展開,遺憾的是英雄已無覓處,但是“半條被子”的事迹卻廣為流傳。



通過此次黨史學習教育,大家從紅色基因中感受了黨的初心使命,對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什麼是共産黨員?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的精神有了深刻的領會,紛紛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将牢記曆史和使命,不忘初心,把“半條被子”精神融入本職崗位中,落實到維護群衆切身利益的實際行動中。

10月30日,支部成員還來到延壽瑤族鄉官亨村參觀了一張“紅軍借據”發現地舊址。據悉,該借據現收藏于汝城縣檔案館。這張紅軍借據來自于88年前,在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紅軍分多個隊伍進入汝城多個鄉鎮,村裡人胡四德和紅軍戰士有過短暫接觸,得知紅軍缺糧,便和族人商議,籌集了一些物資,送到紅軍司務長葉祖令處。在紅軍臨走時,因為紅軍當時籌款困難,葉祖令交給了胡四德這張借據。時間到了1997年5月17日,胡家後人胡運海将借據上報給了政府,政府按照當時的價格,胡運海兌現了1.5萬元,胡運海将其中1萬元捐獻給村學校。民商事法黨支部成員聽完這個故事後展開熱烈讨論,大家表示這張借據的故事充分體會了我黨我軍的“契約精神“,完全可以把紅軍借據及其償還的經過作為課程思政素材。



随後,支部黨員還來到了開國上将李濤的故居、延壽阻擊戰發生地等參觀,了解和學習了紅軍長征到湖南汝城的戰鬥曆程及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支部成員表示,通過參觀學習紅色革命的曆史,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懈奮鬥。

(文/闵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