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科學研究 >> 學術刊物 >> 正文
您的位置: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科學研究 >> 學術刊物 >> 正文

學刊 |《湖湘法學評論》2023年第4期出版(附目錄、摘要)

時間:2023-11-06 浏覽量:


目錄

【學術專論】

緊急狀态制度之法理解析

趙    軒

社會團體服務性收費的規範體系與制度構造

林    華

論行政協議締約程序的司法審查

徐振銘

死刑改革的實踐基礎和前景

熊謀林

論資本權——《民法典》第125條的标志意義

肖海軍

國有野生動物資源損害賠償責任研究

曹    炜    張   舒

股權代持執行異議之訴的裁判規則探析

李明桓  李霈柯

環境法“地理躍遷”的邏輯構造與規範展開

程飛鴻

基于歐洲視角的戰略性氣候訴訟

[奧]奧利弗·C.拉佩爾 伊娃·舒萊夫·斯坦德 朱麗亞·沃納

GATT安全例外中“國際關系中的緊急情況”解釋

劉   瑛  林慧雨

【域外法學】

民事訴訟法是一門學科嗎

[荷]蘭姆寇·凡瑞(著)  吳俊(譯)


摘要

【學術專論】

1.緊急狀态制度之法理解析

作者:趙軒,西南石油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 法治話語中的“緊急狀态”概念,在描述人類生存之危急境況的同時,也表達了緊急狀态制度的規範性真理,其内涵在緊急狀态制度的演進曆程中積澱為一個“意義家族”。從羅馬共和國的獨裁官制度到近代的戒嚴法,再到現代的緊急狀态制度,都表明了因國家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而導緻常規法律被懸置的事實。法治理論将緊急狀态制度納入法治秩序之中予以評估,深刻地揭示了緊急狀态内在地與法律秩序關聯的規範意義。國際法強調對國家主權和人權的雙重保護原則,展示了緊急狀态下國家與個體之間基于生命規範本應享有的人權邏輯。生命規範是包括緊急狀态制度在内的有關社會規範得以創立和運行的規範依據。

[ 關鍵詞 ]緊急狀态;國家主權;人權;生命規範


2. 社會團體服務性收費的規範體系與制度構造

作者:林華,中國政法大學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

[ 摘 要 ] 我國社會團體服務性收費的制度框架呈現層次性、多階性和碎片化的特征,其内容包括調整社會團體性質的制度規範、調整服務性收費的制度規範、調整社會團體收費的制度規範、調整個别性社會團體收費的制度規範。社會團體服務性收費的規範體系存在着收費權力法定與規範位階低之間的困境、直接規範依據缺乏與制度碎片化之間的困境、社會團體種類繁多與制度範圍模糊性之間的困境、制度規範銜接與規範内容不一緻的困境等問題。推進社會團體服務性收費的制度構造有兩條體系化的進路,一是進行統一立法,二是對現有制度進行規範清理。

[ 關鍵詞 ]社會團體;行政收費;服務性收費;行政事業性收費


3. 論行政協議締約程序的司法審查

作者:徐振銘,北京市司法局行政複議二處

[ 摘 要 ] 行政協議締約程序是雙方行為中實現程序控權的基本方式。不同于一般行政程序瑕疵的後果判斷,行政協議締約程序在程序内涵、審查對象和法院裁量方面都存在特殊性。目前的司法實踐未能充分關照行政協議締約程序的特質,從而造成了瑕疵救濟與判決結果的錯位。應當從判決方式入手,平衡協議的安定性要求和合法性監督原則,嚴格确認協議無效判決的适用條件;針對撤銷判決和确認違法判決界限模糊的問題,可以從程序的重要性、權利的影響性和結果的影響性三個方面作出區分;情況判決需在利益衡量和損失補救的基礎上作出,并進一步優化駁回判決和确認未生效判決的裁判說理。在法律适用上,可以通過引入正當程序原則和限制合同無效條款的準用,實現締約程序瑕疵判決的精細化。

[ 關鍵詞 ] 行政協議;締約程序;程序瑕疵;協議效力;判決方式


4. 死刑改革的實踐基礎和前景

作者: 熊謀林,西南财經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死刑核準權收回至最高人民法院已有十餘年,《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九)》也已廢除 22 個罪名的死刑,但學界對于司法反應及立法背景卻探讨不多。通過研究 2005 年至 2012 年間 8 個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 521 份(552個被告人)死刑判決書發現:死刑主要适用于暴力和毒品犯罪,複合型嚴重暴力犯罪的死刑立即執行率最高,毒品犯罪死緩率較高;死刑立即執行和死緩總量均明顯下降,但死緩比例顯著上升。研究意義在于,對司法裁判所做的數據分析可以為未來我國的死刑改革提供實證基礎,刑法可繼續廢除實踐中沒有或很少适用的大量罪名,且在總則中明确死緩裁判的條件;司法上重視死緩,控制故意殺人和販賣毒品的死刑裁判。死刑存廢問題在全球并無定論,活躍的學術探讨有助于司法改革與立法修正相得益彰。

[ 關鍵詞 ] 死刑;死緩;罪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


5. 論資本權——《民法典》第 125 條的标志意義    

作者:肖海軍,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 資本權是因投資财産資本化而産生、形成或衍生的特殊民事權利;權利産生依據為投資行為及基于投資行為形成的投資法律關系;權利主體為投資主體;權利客體為投資财産經價值化、資本化之後轉換而形成的抽象資本或資本類權益。資本權具有财産性、營業性、資本性、期待性、風險性、商事性等基本屬性。資本權的核心為資本投入的收益權,在法律上賦予投資主體以應得利益和分配權利,實乃滿足商人之逐利目的、切合資本之增值屬性、維持營業之支撐要素、适應投資之分離形态、反映權利之核心利益、促進民生之内在需要的當然、應由、必要之舉。我國《民法典》在總則編中以第 125 條專列“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此舉無論是在政策宣示,還是立法主旨,抑或是制度安排等方面,均具劃時代的标志意義。資本權按投資主體在特定投資法律關系中的角色和地位,可分為股權式投資人權利與債權式投資人權利兩大類型。基于投資而産生、形成或衍生的資本權在營業領域和商事權利中地位的初始性、基礎性,決定了政策上的确認宣示和法律上的保護救濟之必要性、重要性;故尊重、确認、促進、保護、救濟投資主體的資本權,應為商法營造初始、基礎營商環境的第一要務。

[ 關鍵詞 ] 資本權;投資;投資主體;《民法典》第 125 條;投資性權利;資本受益權


6.國有野生動物資源損害賠償責任研究  

作者:曹炜、張舒,中國人民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野生動物資源損害賠償責任是涉野生動物違法行為主體侵犯國家所有者權益而産生的自然資源資産損害賠償責任,其應當獨立于行政違法責任和生态環境損害賠償責任。野生動物資源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侵犯國家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的行為、國家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減損或者滅失的後果,以及行為和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對野生動物資源損害賠償責任的救濟應當通過一般民事訴訟程序進行。有權提起訴訟的主體包括代表國家行使自然資源資産所有權的國家機關及其委托的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起訴條件應當限于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的情形。同時,應由原告承擔所有舉證責任,不适用因果關系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應明确将損害賠償金收繳至國庫,且不能适用替代性責任履行措施。

[ 關鍵詞 ]野生動物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資源損害賠償責任


7. 股權代持執行異議之訴的裁判規則探析

作者:李明桓,國家法官學院司法案例研究院;李霈柯,中央民族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 實際出資人在未取得另案确權裁判時,提起執行異議之訴能否阻卻顯名股東的債權人對股權的強制執行,實踐和理論觀點不一,亟須統一裁判規則。經解釋後的委托代理說符合股權代持中各方權利義務安排,應區分公司知情的股權代持和公司不知情的股權代持,在此基礎上根據《九民紀要》第 28 條的精神認定股權的實質歸屬。當權利外觀即工商登記與真實權利狀态即股權實質歸屬不一緻時,外觀主義便有适用的空間。外觀主義的本質是信賴利益保護,其适用并不局限于交易領域,對此應嚴格區分股權善意取得制度,當第三人為善意時,非交易第三人和執行第三人均可受到外觀主義的保護。股權代持執行異議之訴問題,實質上是實際出資人與顯名股東債權人之間的利益衡量的問題。為尋求既符合法律規範邏輯,又能解決實踐問題的規則,應從股權代持協議的效力、股權的實質歸屬、第三人是否善意等方面依次進行審視來判斷實際出資人能否排除強制執行。

[ 關鍵詞 ]股權代持;執行異議之訴;強制執行;外觀主義;信賴利益


8. 環境法“地理躍遷”的邏輯構造與規範展開  

作者:程飛鴻,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 摘 要 ]環境問題和環境法的空間錯位是環境法中的難題。這種空間錯位是環境問題所處的事實空間與環境法效力的規範空間存在偏差所導緻的,其本質系地理單元上自然規律與人的意志之争。為了消解這種空間錯位,環境立法需要适應自然規律,環境法的“地理躍遷”應運而生。法哲學、法學範式和法律價值的演進為環境法的“地理躍遷”提供了合理性依據。法哲學正在經曆從“以人為中心”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轉變,法學範式正在從對策法學範式轉向以“适應自然規律”和“整體系統觀”為核心的新範式,法律價值也在從工業文明理念邁向生态文明理念。在立法技術上,空間正義、尺度和邊界是環境法“地理躍遷”的獨特範疇,相應地,空間正義原則、大尺度原則和邊界有限原則成為立法時應考慮的重要原則。

[ 關鍵詞 ] 環境法;地理單元;空間錯位;空間正義;大尺度;邊界有限


9. 基于歐洲視角的戰略性氣候訴訟

作者:[奧]奧利弗·C. 拉佩爾,格拉茨大學氣候變化法研究中心;伊娃·舒萊夫·斯坦德,維也納自然資源和生命科學大學;朱麗亞·沃納,格拉茨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 氣候訴訟作為解決政府不作為和氣候政策失靈的路徑,目的是縮小氣候保護措施的科學建議水平與實際水平之間的巨大鴻溝。“戰略性氣候訴訟”是指有可能促進廣泛社會變革并對法律或政策變革以及氣候保護措施的公共意識産生一系列直接或間接影響的氣候案件。根據被告主體的不同,氣候訴訟可劃分為針對國家的氣候訴訟和針對公司的氣候訴訟。參照判例法對過去戰略性氣候訴訟的成功案例進行評述,可以發現,氣候變化的全球性以及涉及衆多污染者和(潛在的)受害方的跨時空特點,給原告求償所基于的各種法律依據帶來了挑戰。此外,求償訴求涉及不同的法律制度,但其中缺乏處理氣候變化和相應賠償的有效制度,而且被告的溫室氣體排放行為與原告遭受的損害後果之間因果關系的證明也存在困難,造成氣候訴訟的成功率低下。研究表明,歸因科學和新因果理論的研究對于未來因果關系的證明、法院保護氣候的作用、判例法推進氣候立法的比較法研究的作用将大有裨益。

[ 關鍵詞 ]戰略性氣候訴訟;大氣信托原則;自然權利;氣候立法


10. GATT 安全例外中“國際關系中的緊急情況”解釋    

作者:劉瑛、林慧雨,中山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第 21 條允許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方在“國際關系中的緊急情況”下為保護其基本國家安全利益背離其義務。專家組分别在“俄羅斯運輸限制措施案”“沙特知識産權案”“美國鋼鋁措施案”和“美國原産地标記案”等四個案例中對“國際關系中的緊急情況”作出了解釋,确立了對該術語進行分析的框架。在這四個案例中,專家組對“國際關系中的緊急情況”的解釋呈現出事件主體範圍和事件發生領域擴大、所涉情況嚴重性增強的趨勢。此外,專家組在四個案件中所運用的解釋方法有所不同,表現出從偏重文義解釋、體系解釋以及目的解釋,到逐漸引入有效解釋原則的動向,并輔之以比對三種官方語言文本的方式來解讀該術語的含義。中國應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對“國際關系中的緊急情況”提出符合多邊主義、時代發展和中國利益的解釋方案。

[ 關鍵詞 ] 世界貿易組織;國家安全例外;國際關系中的緊急情況;解釋方法;基本安全利益



【域外法學】

11. 民事訴訟法是一門學科嗎         

作者:[荷]蘭姆寇·凡瑞,荷蘭馬斯特裡赫特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

譯者:吳俊,蘇州大學王健2003网站太阳集团

[ 摘 要 ]訴訟法對實體法具有相當大的影響。根據事實作出公平公正的裁判,是現代民事訴訟的目的之一。抛開晦澀的技術細節,學生需要熟悉掌握訴訟法的核心規則,而這些核心規則揭示了更具有一般性的問題,如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此外,民事訴訟法史的内容應該被納入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課程。羅馬 - 教會法訴訟程序是歐洲大陸的“訴訟法之母”。歐陸民事訴訟法的發展也能被描述為“無縫之網”。關于歐洲不同訴訟制度之間異同性的知識,對訴訟法可能的統一大有幫助。在法律史的幫助下,不同法系的訴訟程序之間的差異能夠變得有序起來。

[ 關鍵詞 ]民事訴訟法;程序法技術;訴訟法史;羅馬-教會法訴訟程序

編輯:楊 欣

審閱:蔣海松


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版權所有©2019年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南路2号
郵編:410082   電話:0731-88821963